• Lok and Rizzo take third Asian Le Mans Sprint Cup win by more than a lap
• Three wins and a podium strengthens grip on championship bid
• WIN Motorsport shows class with fastest car on track
• Lok and Rizzo take third Asian Le Mans Sprint Cup win by more than a lap
• Three wins and a podium strengthens grip on championship bid
• WIN Motorsport shows class with fastest car on track
• New team impresses on debut at legendary French Circuit de la Sarthe
• Strong results in double-header against formidable international field
• Team sole Hong Kong entry amongst 49-car field from 12 nations
為了夢想,你可以去到幾盡?這句說話,近年人人都在說,但結果如何?香港職業賽車手陸漢洋(William)卻是切切實實的執行者,由企業家到「超齡」車手,至蜚聲亞洲車壇,再飛越Le Mans,一步一腳印朝夢想進發。
William跟敝刊確實是有點淵源的。他曾於2009年接受敝刊訪問,不過這個訪問,早已被後來十年間層出不窮的其他訪問淹沒,筆者亦沒有太大印象,但作為當事人,自然清楚記得。
訪問當天,他特別準備了當年刊登了訪問的那期雜誌,並珍而重之地呈現於我們眼前。當時他36歲,仍叫「陸恭和」,經營多門生意,樣子看來變化不大,若果說當年看來有點抑鬱,現在反而是更加輕鬆自若了。根據時間軸的推進,再一年後,他正式開展其賽車生涯,努力7年後,今天已以亞洲冠軍車手的身份站於筆者眼前。筆者不禁問,這過去十年,你的變化也算大了?「對,因為我是從來沒有想過,基本上是想也不敢去想。」他淡淡地說道。
自強不息 後來居上
「我小時候已很喜歡賽車,19歲時更偷偷去了美國考賽車牌,當時考官讚我很有潛質,BMW North America Young Drivers Programme亦收了我,但到回家時,仍在完全沒有問過家人的情況下就放棄了,心想這根本是沒有可能的事。」如是者讀到大學,腦海中一直沒有出現任何賽車的影。「後來回港發展,到媽媽因病去世,我整個人都失魂落魄,像迷失了一樣。一直以來,我都很努力工作,主要是為了以慰媽媽在天之靈,但自己一直都找不到滿足感,做得很不開心。後來我記起她說過的一句話,她說,最重要是自己開心。由此我突然省悟,開始努力追求自己的夢想,成為賽車手。」我們在他的辦公室內展開對話,期間留意到牆上掛了一幅字畫:「自強不息」,正正就是他在過去多年以來在賽車場上的最佳寫照。
「2009年在朋友的邀請下,前往珠海賽車場參加比賽,結果創出了新的紀碌。那時我已有足足18年沒有接觸賽車了,因此突然驚覺,原來我是寶刀未老的!」翌年,他在香港參加了房車新手賽,是業餘性質,卻未見有特別好成績,他表示,當時的目標很單統,只是希望可以往澳門比賽。「後來遇到一些朋友,他們說,中國有舉辦一些單一品牌的賽車比賽,行內人稱為『木人巷』,因為大家所駕的車都是一樣馬力,要贏就要靠實力。雖是業餘性質,但我賽了兩場,兩場都得第二。當站在頒獎台上的一刻,我笑了,自從媽媽離世後,我是從未試過笑得如此開懷的。由此我更加專注於比賽,賽車對我而言,成為一個避靜的地方,令我所有煩惱都煙消雲散。」
這位昔日「超齡」的賽車手,如今已站在亞洲賽車壇的頂尖位置,超越很多年青賽車手。
對賽車,他展示了個人的天賦,但年紀卻是最大敵人。「我很慶幸遇上人生中的伯樂,他就是歐洲法拉利御用F3車隊Perma Power的車隊技術工程師兼經理、訓練員Davide Degobbi。當時我就問他,我將近40歲了,還可以做職業賽車手嗎?他說,我缺乏的是經驗、技術及賽車知識,而以我這個年紀,想駕駛法拉利一級方程式賽車是沒可能的,但若果想參加亞洲區內的房車賽、世界賽、跑車賽,卻沒問題。於是就開始努力朝這個目標進發,專程飛往英國找世界冠軍級人馬教我駕車技術,慢慢進步起來,亦成為林寶堅尼官方車手,代表車隊參加亞洲挑戰賽,之前又去瑞典進行冰上駕駛集訓,結果取得為一冠、二亞及三季成績,為車隊搶得不少積分。」
追求可觸及的夢想
在為林寶堅尼車隊創下佳績後,他又躍躍欲試,參加澳門舉行的一級方程式大師賽,是邀請賽性質,檔次亦較低。「我只想試試而已,身邊有朋友很支持我,亦有人對我說,放棄吧,已一大把年紀了。而我這份人,就是不肯認輸,那裡跌倒,就從那裡站起來,因為當我嘗試過後,又將進入另一種新的駕駛境界。」
2013年,他以第4名成績完成賽季,他對此成績感到不滿,繼續發奮向上,結果在翌年取得總冠軍銜頭,更被西班牙國際級房車車隊相中,參加WTTC世界房車錦標賽。「完成2014年的賽季後,我決定再進一步,參加亞洲勒芒短途賽(Asian Le Mans Sprint Cup)的LMP2原型車級別,那是勒芒的亞洲版,上季取得一季一亞,由於我認為自己的能力未足以駕駛LMP2,於是今季降級至LMP3組別。」
事實上,對車手而言,若專注單一車種,不是更易取得佳績?因為每次轉車種,都是新挑戰,新的合作團隊、新技術、新經驗,為何仍偏向難度挑戰?「沒錯,技術上的要求、難度,是只會越來越高,但我就是喜歡向難度挑戰。對我而言,萬一放慢了腳步,停下來,就是退步了。我是一步一步地作出新嘗試,不斷試水溫,往往是覺得自己有機會,才會去做。」但這份勇氣及衝勁何來?「我確實是喜歡冒險,但不會盲木地去攀登珠穆朗馬峰,因此往往要視乎自己能否有機會做到,我是dream a real dream,當衡量其中的可能性後,若覺得是做到的,就去想辦法,將可能性變成機會,並牢牢抓住,因為我總是相信,機會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。」
去年改為參加亞洲勒芒短途賽中的LMP3組別,並在第一回合中取得冠軍。
亞洲勒芒短途賽目前已在馬來西亞完成了第一回合,陸漢洋及其自家經營的車隊WIN Motorsport(一賽車)亦成功在該回合中連奪兩冠,餘下還有多場賽事,若果成為賽季總冠軍車手,將獲得舉世聞名,法國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參賽資格。
站在頒獎台上
對他而言,其實勒芒,並不遙遠。去年他便參加了法國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熱身戰——世界盃短途賽(Road to Le Mans),亦是首位華人參與該項比賽。「在比賽前不久,我的左腳膝頭剛做了半月板手術,臨出發前,更要香港奧運代表隊的骨科專家張維醫生在膝頭上打了3支消炎針,才勉強可以比賽,全程比賽都感到很辛苦,一直都在標冷汗。基於腳傷,亦因為是首次參加賽事,故此我早已預料,應該不會取得太好的成績,結果在38架參賽車中,最後取得第19名成績。」
在今年六月中,他又會再度前往法國勒芒,出戰世界盃短途賽,經一事長一智,這次他已做了充分準備。「今年的情況不同了,我擁有自己的車隊,團隊成員都是賽車界的頂尖份子,因此我相信會有更好表現。我的目標,是希望至少晉身前十名,若果可以入前6名,那將為我帶來不少喜悅,萬一可以站在頒獎台上,就更加開心到不得了。我想透過比賽,讓世界認識我的團隊,令他們得到世界的認同,並希望藉此推動香港賽車活動的發展。」
香港文匯報訊(記者 郭正謙)在運動的世界,年齡往往是最可怕的敵人,年過30在大部分體育的領域已是黃昏階段,更遑論在這個年齡踏上起跑線,不過對賽車的熱誠和堅持,令陸漢洋挑戰了這個「不可能的任務」,不僅以44歲之齡繼續以職業車手的身份活躍於國際車壇,更以打造首支全「本土」車隊為目標,將香港的賽車運動推向全世界。
原名陸恭和的陸漢洋從不掩飾自己對新名字的鍾愛,因為這名字代表着他下半生的努力目標,以「漢」人身份在賽車這個「洋」人主宰的賽車世界上揚威,這名字每天都在提醒他投入賽車運動的初衷。
37歲之齡仍有「火」做車手
與很多男生一樣,陸漢洋孩童時代已經很喜歡車,但亦與很多香港男生一樣,為了現實生活而放棄夢想,19歲時與成為職業車手的機會擦身而過,想不到事隔18年才迎來第二次機會,以37歲之齡展開其車手生涯,陸漢洋坦言是感情戰勝了理智:「周圍很多人也以為我開玩笑,但我在賽車中找到了真正的快樂,我那時候覺得自己仍有『火』去做職業車手,我不僅要做,而且還是做到最好,我不想讓自己留有遺憾。」
短短7年間陸漢洋以出色的表現奠定自己亞洲一流車手的地位,早前於馬來西亞舉行亞洲勒芒衝刺盃兩奪全場總冠軍,而接下來還有法國勒芒24小時耐力賽亞洲區外圍賽,陸漢洋表示這將是今年最重要的賽事之一,會以打入前十為最低目標,而他更有信心最終可以踏上頒獎台。
希望香港有一個真正車場
上年國際電動方程式大獎賽(Formula E)在香港破天荒舉行並引起全城熱話,陸漢洋表示從當中看到香港賽車運動發展的可能性:「在香港,賽車往往會被形容為『玩車』或『飛車』,但經過了上年的Formula E,有不少人重新認識到賽車運動可以是非常專業及認真,當然我們還只是在起步,但我想去做的就是一步步去將賽車運動推廣開去。」
在香港從事體育並不容易,甚至連一個正式的賽車場也沒有,陸漢洋希望以成績說服政府:「澳門和新加坡將賽車運動搞得有聲有色,香港亦絕對有能力做到,我明白在香港搞體育向來是結果為本,我相信如果香港車手在國際大賽有好成績,一個真正屬於香港人的賽車場是有可能出現的。」
決定餘生奉獻予賽車運動
陸漢洋認為賽車是一項團隊運動,車手在賽道上並不是孤軍作戰,而是需要整支車隊的配合,而打造一支真正的香港車隊,亦是陸漢洋的目標之一:「我很希望打造一支完全以華人為骨幹的車隊,當然現在我們還是需要外國的技術支援,但現時大學內亦有關於賽車工程的課程,希望不久的將來可以完全接軌。」
賽車世界中華人鮮能以主角身份出現,陸漢洋銳意建立一支本土車隊就是希望將形勢一點一滴扭轉,並決定將餘下的人生奉獻予賽車運動:「我不知道我還可以當多久的職業車手,但只要我有能力我都不會放棄,我希望我的工作可以引起香港對賽車運動的注意,即使我退出車壇後,這份精神仍可傳承下去。」
• Hong Kong driver William Lok unveils city’s newest motorsport organisation
• WIN Motorsport to contest prestigious Le Mans 24 Hour-prelude double-header
• Christine Kuo announced as WIN Motorsport Ambassador